过去十年,加拿大一直在“加速接纳”新移民——留学生、技术人才、外籍劳工、家庭团聚……人口增长速度创下纪录。
但从去年开始,政策突然转向:学签受限、工签收紧、移民配额下调,联邦政府以“减轻住房与资源压力”为由,开始控制进入加拿大的人数。
十个月过去,一项最新调查显示:多伦多与大多伦多地区(GTA)居民的态度正在悄悄发生变化。他们并不一定反对移民,却开始质疑——在房价、医疗与就业问题交织的现实中,加拿大是否还“接得住”更多人。
一、支持减少移民的人,并非反对移民
调查显示,在多伦多:
57% 的居民希望政府维持当前较低配额;
30% 的居民认为未来几年应暂停新移民;
仅 10% 希望放宽限制。
而在更广泛的大多伦多地区,这一比例更高——37% 的居民认为加拿大短期内不应再接收新移民。但当问题换成“应该优先接纳哪类移民”时,答案却完全不同:
经济类移民(专业人才、高技能)支持率高达 84%(多伦多)/ 78%(GTA);
国际学生支持率 48%;
家庭团聚约 45%;
难民支持度 42%;
换句话说,居民不反对移民,而是希望“质量优先”——能贡献、能融入、能留下。

二、住房与医疗的焦虑,被转嫁成“移民问题”
当被问到“为什么生活压力变大”,58% 的多伦多居民和 65% 的 GTA 居民认为,住房负担能力下降是因为人口压力过大。
同时:
59% 认为外籍劳工增加让年轻人更难找到工作;
58% 认为移民数量增加是医院急诊室人满为患的主因。
这些数字背后,反映的其实是“系统性疲劳”——公共资源分配、医疗人手不足、基础建设滞后……
但在现实感受中,人们更容易看到“移民多了”,而不是“系统老了”。移民成为最显眼的那群人,也就最容易被指责为问题的根源。
三、被“夹在中间”的新移民与留学生
政策收紧后,最受影响的并不是潜在申请人,而是已经身在加拿大的群体。在这场“数量控制”的过程中:
留学生发现学签批得更慢、学校门槛更高;
毕业工签(PGWP)延长政策不再普遍;
临时外籍劳工配额减少,就业机会紧缩;
省提名通道开始优先考虑医疗、STEM、教育行业。
对于那些已经在加拿大生活数年的留学生与技术工人来说,
他们的计划被迫重排——从“读完留下”变成“留下未必行得通”。“我们是来贡献的,却成了‘被减少的一部分’。”一位在密西沙加从事软件开发的留学生这样说。
四、民意的两面:现实压力与道德平衡
多伦多居民的观点其实充满矛盾:他们一边表示“资源不够用”,一边又承认移民“为城市经济带来了积极影响”。
例如:
近 80% 的人认为公司雇用外国工人主要是为了节省成本;
但同样比例的人承认,新移民支撑了加拿大的餐饮、护理、物流、零售等行业。
这种矛盾,不是情绪化,而是结构性现实。当一个国家在依赖移民维持经济活力的同时,又没有为他们提供足够的社会支持,
争议就不可避免。
五、结语:加拿大需要的不是“更少的人”,而是“更好的系统”
减少移民人数看似能缓解压力,但如果基础问题没有解决——住房供应、医疗体系、人力资源培训、教育投资——无论接收多少人,矛盾依旧会存在。这场关于移民的争论,从来不是“要不要人”,而是“我们是否有能力让来的人过上体面的生活”。
移民政策是一面镜子,照出一个国家对未来的规划,也照出社会的焦虑。
真正的问题,不在于谁该来、谁不该来,而在于我们是否准备好,迎接一个持续变化的加拿大。
延申阅读:
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www.ehouse411.com网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ehouse411.com立场。
-
*
0/500
-
留言之前,您同意加拿大时讯的
使用和隐私政策条款
-
2
她赢了官司,却等了三年才拿到赔偿:一个租客与房东长期拉扯的真实故事
Daisy 2025-11-01 13:02
-
3
Daisy 2025-11-01 12:47
-
4
狭小公寓的时代正在结束:加拿大开始重建“真正适合居住”的公寓
Daisy 2025-11-01 12:26
-
5
温哥华亚罗公寓事件:房东威胁因 “公开发言”驱逐租客,最终房东道歉
Daisy 2025-11-01 12:07
-
6
Daisy 2025-11-01 11:55
-
7
Daisy 2025-11-01 10:31
-
8
Daisy 2025-11-01 10:17
-
9
Unionville:冬日灯火点亮小镇,一场属于假日的浪漫慢行
Daisy 2025-11-01 10:01
-
10
Daisy 2025-11-01 09:49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