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新屋量少 价格飙升
建筑业余土地发展协会(Building Industry and Land Development Association,BILD)24日宣布,大多伦多地区的新屋市场在四月份打破了记录,尤其因为低层新屋的库存数量减少,使价格飙升到了新的高度。
据报告显示,4月30日时,整个大多伦多地区上市的新独立屋、半独立屋以及镇屋数量只有2751间,仅是去年同一时间新屋数量(5171间)的一半左右。
在这样的局势下,新建低层房屋的价格在一年内攀升了11%,均价达到了86万4181元。去年四月时的新低层屋均价为77万5419元。新独立屋平均价格在突破一百万大关之后的30天内,上涨了1万3604元,达到了105万9263元。
BILD协会主席兼CEO塔克(Bryan Tuckey)表示,由于可开发的土地有限,导致新建低层房屋的供给也受到了限制。但正由于新屋房源减少,价格才一路飙升。
在四月售出的新建低层屋中,有三分之二是在约克区和皮尔区。而独立屋是所有低层房屋中最畅销的,占了售出房屋的一半左右。
塔克还说,人们对低层房屋的需求仍将继续大过市场供给。如果把每个月出售的低层房屋量看作是买家的需求,那么整个大多地区新建低层屋的库存量已经短缺了近两个月,而且每个月的库存量都在减少。
由于用地不足,也有开发商转而兴建高层房屋。报告显示,大多地区四月上市的新房中有87%是公寓(Condo),大约有1万7698个单元,但总体数量比去年减少了10%左右。
在价格上,新建高层房屋均价在四月时也上涨了3%,达到46万1281元。按每平方尺的价格计算,新高层屋四月每平方尺均价为583元,上升了5%。

买家最苦:近半数独立屋靠抢offer买下
另一方面,现在二手房屋市场的流行趋势是,listing低于市场叫价,吸引买家看房、抢offer,大家一起的哄抢之下,房子必定以高于叫价很多售出,超出屋主叫价2至3成,已不是甚么新奇事。
地产网站 theredpin分析了整个大多伦多地区的二手楼房买卖数据,发现今年1月至5月初为止,逾1.64万间独立屋转手,当中47%均超叫价成交, 低于叫价成交的则有40%。
若再深入一点看,33%成交的独立屋,超叫价5%或以上;超叫价10%以上的,也有19%。
以目前大多区平均屋价换算,即买家要多付4至8万元才可抢到心仪房屋。
资深的地产经纪声称,所谓超叫价成交,很多都是做出来的。
"烈市某地区的镇屋,很多间的卖价都在75万元左右,但经纪叫价永远都是69.9万,所以卖到75万属正常市价,也总算超叫价5万元成交。如有一间装修稍为好的,卖80万亦不出奇。"
"今年初替客人买一间半独立屋,对方叫价50万,最后成交价是70万,我们没抢到。在这样的市道,我没办法告诉客人一个恰当的价格,不知要加多少才算合理,不能根据过往卖价来作参考,只是按多少人抢来决定,这是很危险的方式。"

买家丧失理智,很危险!
拥有多年房产买卖经验的Brandon认为,"以低于市价的叫价引来抢offer,再以超叫价成交,是很多经纪惯用的卖房策略,一方面可满足屋主,经纪亦可以此做宣传。有些业主不清楚业界运作,以为某某经纪常常把房屋卖高于叫价2、3成,好厉害,但这不过是表面数字。"
他又说,市场上只吹捧那些夸张的超叫价成交,却忽视流程正常买卖个案,例如一些卖家以正常市价来叫价,看上去并不便宜,所以只有一、两个买家出价,成交价亦未必争到超叫价。
这些看上去一点也不"惊涛骇浪"的买卖,当然不被传颂。
"经纪不压低开价,抢价的情况便不够激烈。买屋不像街市买菜,明码实价一磅卖几钱,因此买家真的要聪明点、理智点,不要盲目地争,要评估市场价来出价。"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ehouse411.com立场。
-
*
0/500
-
留言之前,您同意加拿大时讯的
使用和隐私政策条款
-
2
Daisy 2025-11-02 08:39
-
3
Daisy 2025-11-02 08:37
-
4
Daisy 2025-11-02 08:32
-
5
Daisy 2025-11-02 08:24
-
6
Daisy 2025-11-01 23:20
-
7
加拿大夏令时本周日结束:以下是时钟 “拨回” 时你需要了解的信息
Daisy 2025-11-01 22:59
-
8
越来越多人选择小省留学:新不伦瑞克、曼省、萨省的“身份通道”到底怎样?
Daisy 2025-11-01 22:46
-
9
Daisy 2025-11-01 13:14
-
10
她赢了官司,却等了三年才拿到赔偿:一个租客与房东长期拉扯的真实故事
Daisy 2025-11-01 13:02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