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安大略省温莎市,37岁的凯伦·哈里斯正艰难地与一种罕见病作斗争。她患有“伊格尔综合征”——一种因茎突过长压迫神经和血管所引发的疾病。这种病罕见而痛苦,常常让她无法久坐,出门必须戴颈托,严重时还需依赖轮椅。
她等了五年,才终于等到一场寄予厚望的手术。但不幸的是,这场手术失败了。更糟糕的是,她又重新被放回了“无期限”的候补名单上。

这场等待,从2019年开始
哈里斯曾在一家营养保健公司从事梦想中的工作,生活充实,热爱家庭,是两个正在上青春期女儿的母亲。起初的些许疼痛她并未在意,直到某天她在去上班的路上,走在停车场竟然喘不过气来,心跳加速、头晕目眩。
经过多番检查,她不仅患有POTS综合征(自主神经功能障碍),还被确诊为伊格尔综合征。她形容那种感觉,就像“颅底伸出几厘米的骨头压在喉咙两侧,像鸡骨头一样”。她被呛过、吸入过液体、听力受损、面部剧痛……生活变得支离破碎。
她被迫离职,自2019年起就进入了长期残疾状态。
从希望到失望:她与医疗系统的博弈
2020年,她获得了一位多伦多外科专家的转诊。原定面诊因疫情改为电话咨询,直到2021年1月才见到医生,并被告知她是“高优先级”的手术候选人。
为了手术,她进入自我隔离模式长达数年:不出门、不见客、连孩子都转学上网课——只为确保自己不染病、不错失机会。
她本以为手术很快就能进行,但一等就是三年。期间她数次联系医院,最初还能获得耐心回复,后来却被告知“请不要再打电话催问”,让她感到自己仿佛成了系统的“负担”。
终于在2023年12月4日,她在多伦多西奈山医院接受了期待已久的手术。然而,术后几天,她开始大量出血。

手术失败后,她吐出了一升血
哈里斯回忆,那是她经历过最可怕的时刻。她咳血、呕血、甚至从喉咙吐出乒乓球大小的血块。她在温莎医院短暂住院三晚,却未能见到任何愿意介入她术后状况的外科医生。因为“责任问题”,当地医生不愿对其他医生的手术结果进行干预。
最后,她被空运回多伦多,再次入院接受CT检查。医生告诉她,骨头无法取出——因为靠近颈动脉和颅面神经,手术风险太高。原本应该移除的部分,如今仍留在体内。
“我不是在乎痛苦了,而是觉得完全无力。”哈里斯说。
再次回到原点,未来遥遥无期
哈里斯最后一次见到主刀医生是在2024年2月。对方承诺会安排第二次手术,但要尝试另一种方式。可时至今日,她仍未收到确切的消息。
她曾考虑赴美手术,却因费用高达3万至10万美元而不得不抵押房产。与此同时,她担心再次手术依然失败——她承担不起又一次身心的重创。
她不是唯一的“等待者”
凯伦·哈里斯,只是安大略省20多万等待手术的患者之一。
据弗雷泽研究所估算,全国仍有约150万人在等待某种手术。等待率在不同省份差异巨大,安大略省约为3%,爱德华王子岛省则接近8%。
面对漫长等待和系统性障碍,哈里斯痛心地说:
“我们这类慢性病患者就像被卡在医疗孤岛上。温莎也有很棒的医生和医院,但这些‘孤岛’之间没有桥梁。”

为什么等这么久?
加拿大卫生专家指出,从确诊、转诊、影像检查、到最终的手术安排,每一个步骤都可能是“卡点”。
再加上医生资源分化严重、手术室效率低、疫情后初级保健服务能力下降……各种系统性问题相互叠加,成为压垮患者的隐形重量。
“我不是个例。我只是说出了很多人正在经历的痛苦。”
在医疗体系的缝隙中,凯伦·哈里斯这样的人正默默承受着身心的双重折磨。他们不缺求生的勇气,却往往败在了漫长且不确定的等待里。
也许,她并不想被“关注”,她只是想——好好地活着。
转载地址:https://www.ctvnews.ca/toronto/article/an-ontario-woman-waited-5-years-to-get-a-surgery-now-she-is-back-on-a-waitlist-after-it-failed/
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www.ehouse411.com网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ehouse411.com立场。
-
*
0/500
-
留言之前,您同意加拿大时讯的
使用和隐私政策条款
-
2
Daisy 2025-11-04 18:23
-
3
Daisy 2025-11-04 18:17
-
4
Daisy 2025-11-04 11:59
-
5
加拿大最新联邦预算:500亿加元投入社区建设,国防与科研资金同步加码
Daisy 2025-11-04 11:34
-
6
Daisy 2025-11-04 11:33
-
7
Daisy 2025-11-04 11:18
-
8
Daisy 2025-11-04 11:13
-
9
Daisy 2025-11-04 11:03
-
10
Daisy 2025-11-04 10:46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