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当今数字时代,即使是再小心的消费者或企业主,也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落入诈骗陷阱。本期,我们关注一宗发生在卑诗省的小企业账户被盗案,提醒所有企业主与个人用户——账户安全管理已经成为理财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。
来自卑诗省的一名小企业主 法罗·麦肯齐(Farro Mackenzie) 近日遭遇一起高度仿真的银行诈骗,损失高达 83,000 加元。她原以为自己对骗局有足够警觉,却没想到仍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受害者。
事件始于一条看似来自她银行的短信,内容要求她确认一笔不明交易。她回复“否”后,手机随即响起,来电显示为 道明银行(TD Bank)。
“他们问我一笔笔交易是不是我做的,语气和流程都很真实。我完全以为他们能看到我的账户记录。”麦肯齐回忆说。
事后她才意识到,这通电话和短信都是诈骗者利用技术 伪装银行号码 所发出的。

以为问题已解决,结果账户已被盗空
几天后,麦肯齐又接到一次关于“可疑交易”的电话,但她当时以为事情已经处理,无需再多理会。直到她亲自前往银行办理业务时,才发现账户余额出现巨大异常:“我看着账户余额,说:‘我觉得少了一个零。’柜员看着我说:‘没有,这就是余额。’”
她的公司账户通过两笔转账,共被盗走 83,000 元。
专家:骗局更加“专业化”,让人难以分辨
加拿大反欺诈中心(CAFC)发言人 杰夫·霍恩卡斯尔(Jeff Horncastle) 表示,这类诈骗已越来越常见,而诈骗者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多,手法也更加复杂:“他们通常已经掌握受害者部分个人信息,再通过假来电显示、假短信提醒、甚至假安保验证流程来让受害者放下戒心。”
在麦肯齐的案例中,她并未在电话或短信中泄露密码或银行信息,因此诈骗者可能是通过:
之前的数据泄露事件
已被盗的身份信息
社交媒体公开信息
等方式进行身份拼接攻击。

道明银行回应:正在调查
道明银行表示,由于隐私规定,无法透露具体案件细节,但确认:“我们的团队已与麦肯齐女士取得联系,并正在调查此事。”
目前,尚无法确定被盗资金是否能够追回。
如何避免陷入类似骗局?(务必收藏)
反欺诈中心给出以下建议:
无视短信中带链接或要求回复的银行验证信息
银行不会要求你通过短信确认账户风险。接到“银行来电”时,不要直接在电话中回应
应挂断,自己拨打银行官方网站或银行卡背面的客服号码 再确认。开启账户变更和转账短信/邮件提示
越早发现异常,越容易止损。如果遭遇诈骗,立即通知银行 + 报警 + 向反欺诈中心报案
网站:www.antifraudcentre-centreantifraude.ca麦肯齐的提醒:以为不会被骗的人,更容易中招
“我一直以为自己不会上当。我很小心。但他们太像真的了。” 她说。
她希望自己的经历能提醒更多人,在任何看似“来自银行”的信息面前:“不要急,不要相信来电显示,一定要自己打回官方号码。”
延申阅读:
2. 房屋与汽车保险,你真的买对了吗?从保障细节到省钱逻辑,一篇讲清
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www.ehouse411.com网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ehouse411.com立场。
-
*
0/500
-
留言之前,您同意加拿大时讯的
使用和隐私政策条款
-
2
Daisy 2025-11-07 20:37
-
3
Daisy 2025-11-07 20:33
-
4
Daisy 2025-11-07 20:29
-
5
Daisy 2025-11-07 20:27
-
6
小企业主被 “假银行” 骗了8.3万 加元:专家提醒警惕来电与短信陷阱
Daisy 2025-11-07 19:59
-
7
Daisy 2025-11-07 19:40
-
8
Daisy 2025-11-07 19:24
-
9
Daisy 2025-11-07 19:11
-
10
Daisy 2025-11-07 18:56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