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国外的一个体会是只要你喜欢观察和解读,在寻常生活中都能看到特别的事情,汲取有益的经验。比如,城市的反恐。
这些照片都拍于2013年:5月旅游时在多伦多地铁站里;12月读书时在大学校园里。之所以过了这么久才触及这个话题,主要是反恐本身不是什么喜兴的事儿,没事儿不添堵。趁着当下有空,而且大家的注意力还在袭击事件上,跟大家汇报下我在海外的发现。希望仅作交流,您永远用不上。

第一张图发错了吧?您肯定得嘀咕。其实这是Anti-terror Recycling Bin,透明的垃圾袋既能方便行人一眼看出分类垃圾该扔哪儿,更主要的是及时发现可疑爆炸物,或者在收到线索后及时锁定可疑物的位置,顺带着给纳税人节省 了不少不锈钢。我出国前也仅限于耳闻有这么个东西,直到在多伦多的地铁站里偶遇,于是杵在过道里盯着垃圾桶、大脑里开动搜索引擎捕捉着一切关于它的过往信 息…那画面太美!这种垃圾桶自从伦敦地铁遇袭后在北美大城市已经使用了…十年了!
后两张图是读书时大学体育馆里发现了一个可疑的纸箱,上面没有写明归属,遗弃在公共场合。然后就是一条完整的响应链:体育馆的工作人员报告了校警→然后警 察、消防、救护先到场,迅速疏散体育馆、隔离现场→同时学校电邮向师生通报情况和须知(大部分人都设置了手机同步)→然后皇家骑警(加拿大版的FBI)、 反恐组、拆弹专家到场解决问题。整个过程不声不响,没有警车漂移入场、没有无辜群众的歇斯底里、也没有武警政委手持大喇叭问“这个炸弹是谁的你要冷静 啊”…有的只是保持克制的气氛和各单位衔接流畅的现场处置。虽然最后证实箱子里没危险物,但如果有的话,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你的单位、小区,能否有任何一个 环节不触发危险?
咦…这是谁网购的快递到了没人要啊?来,我看看买的是啥…


(本文由ehouse411编写,如需转载,请注明出处)
来源:ehouse411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ehouse411.com立场。
-
*
0/500
-
留言之前,您同意加拿大时讯的
使用和隐私政策条款
-
2
特别调查组正在调查一起涉及安省省警警员的车祸,事故中一名行人丧生
Daisy 2025-11-02 10:52
-
3
Daisy 2025-11-02 10:38
-
4
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赠送韩国总统李在镕小米手机时,开玩笑说要“开后门”
Daisy 2025-11-02 08:51
-
5
Daisy 2025-11-02 08:39
-
6
Daisy 2025-11-02 08:37
-
7
Daisy 2025-11-02 08:32
-
8
Daisy 2025-11-02 08:24
-
9
Daisy 2025-11-01 23:20
-
10
加拿大夏令时本周日结束:以下是时钟 “拨回” 时你需要了解的信息
Daisy 2025-11-01 22:59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