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温哥华东区的亚罗公寓,一群租客最近经历了一场令人不安的风波。
他们因为加入了一个用于邻里交流的私人 Facebook 群组——讨论的问题无非是房屋状况、邻里信息和住户日常——却突然收到了房东 Realstar Group 的“驱逐威胁信”。
信上写得很直接:
因为你参与了这个群组,你可能“干扰管理秩序”,甚至“涉嫌诽谤”。如果再继续,就可能被终止租约。
对于大多数租客来说,这种措辞足以让人心跳加快。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做错了什么,而是因为——当“我住的地方会不会没了”这个念头出现时,安全感会瞬间瓦解。
一、交流本身不是违规,沉默也不是义务
几天后,在租客集体回应、媒体介入、租客组织站出来讲话后,房东发出了道歉声明:租客并没有违反《住宅租赁法》,租客有权彼此交流、讨论问题和分享居住经历。
也就是说——说话不是违规,沉默不是义务。
在加拿大,无论在哪一个省,租客都拥有“自由表达与互相交流住房信息”的基本权利。只要讨论的内容基于真实情况,而不是恶意造假攻击,房东不能以此为理由威胁驱逐。
真正触犯法律的,往往不是“讨论的人”,而是“用威胁手段试图让别人闭嘴的人”。
二、为什么租客会害怕?因为住房不只是空间,它是生活底座
很多人听到这个事件时的第一反应不是愤怒,而是恐慌。“我不想惹事,我不想搬家,我只想安静住着。”这种情绪背后,是太多租客熟悉的现实:
换房成本高
学区、通勤、工作都被居住地绑定
市场租金不断上涨
一旦被驱逐,很难再找到同位置同价格的房子
所以哪怕明知道自己没有错,租客也常常选择沉默。但沉默换来的安全感,其实是最脆弱的。
三、租客可以做什么?不是对抗,而是“站直”
面对类似情况,真正有效的做法不是争吵、不是指责、也不是害怕。而是 让所有沟通和行动回到“清晰、合法、可证明”的范围内。
第一步,是 不删除、不隐藏任何文件、聊天记录、通知和信件。这不是为了“要打仗”,而是为了让自己在“有需要时能说清”。
第二步,是 不在情绪里回应。真正有力量的回应方式是向房东要求——提供具体的法律依据和条款编号。因为只要对方拿不出,你就不需要服从。
第三步,是 不要单独面对。如果你感到不安,可以和同楼租客联系、组成讨论组、一起回应。在亚罗公寓事件中,决定局面转折的不是哪一个人说了什么,而是十个人一起发声。
当租客不再是“一个个孤立的人”,房东就不能再把“威胁”当成管理手段。
四、真正被伤害的不是关系,而是信任
这件事最让人思考的是:租客并没有提出过分要求,也没有抗议、没有闹事。他们只是想交流、想分享、想把房子住得更好。
当房东把这种沟通理解为“威胁”,房东和租客之间原本 fragile(脆弱)但仍然存在的信任,瞬间消失。
而一个没有信任的出租关系,只会让双方都更难过。
家的安全感,不应该靠忍耐维系
亚罗公寓事件的最后,房东道歉了。租客继续住在那里,Facebook 群组依然存在。
但真正重要的不是这一次结果,而是这件事让更多租客意识到:
你不是在别人家“寄居”
你是在履行合约、付出租金、获得居住权
你有权利说话,也有权利站直
沉默是租客最先放弃的,但“说话”是租客最先应该拿回来的。因为真正的安全感,从不是害怕发生冲突,而是不怕面对它。
延申阅读:
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www.ehouse411.com网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ehouse411.com立场。
-
*
0/500
-
留言之前,您同意加拿大时讯的
使用和隐私政策条款
-
她赢了官司,却等了三年才拿到赔偿:一个租客与房东长期拉扯的真实故事
Daisy 2025-11-01 13:02
-
Daisy 2025-11-01 12:47
-
狭小公寓的时代正在结束:加拿大开始重建“真正适合居住”的公寓
Daisy 2025-11-01 12:26
-
温哥华亚罗公寓事件:房东威胁因 “公开发言”驱逐租客,最终房东道歉
Daisy 2025-11-01 12:07
-
Daisy 2025-11-01 11:55
-
Daisy 2025-11-01 10:31
-
Daisy 2025-11-01 10:17
-
Unionville:冬日灯火点亮小镇,一场属于假日的浪漫慢行
Daisy 2025-11-01 10:01
-
Daisy 2025-11-01 09:49